王羲之几种字体

前两日,北京国子监大街院口的门匾中,被人发现闹出了大笑话。

王羲之几种字体_http://www.zhaochafa.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原来,圣人邻里四字,他是用繁体写的——聖人鄰裡——如此一拽文,前三字都没错,但第四个,写字者却不知,如今所用的里字,由本来就有的“里”字与“裡”字合并而来。“里”指邻里、里正之类,而裡呢?看衣字旁就知道,是裡外的裡。

于是人们嘲笑之余,又思考起简体字的过失,思念起繁体字的妙处来……

很早就有的段子,说简体字“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

实际上,简体字,绝非1949年之后的发明,而是由来有自——

简单的说,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 隶书 → 草书→ 楷书 → 行书——就是一个由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

记得大学时,学现代汉语,老师讲,简体字的来源,大概有几种——

一是古代书法家的草书里的简笔字;

二是民间的俗体字——这是人民群众发明;

三是当时解放区的简化字。

(注意“对”字,繁体是“對”)

然在此之前,我们知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钱玄同、鲁迅等人,就推进过简体字。当时一些人甚至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当然被证明是错误的喽——钱玄同比较实干,1935年,编了本《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8月份,国民政府选取324个,公布为第一批简体字。但后来因传统的势力太强,承受的压力过重,于1936年宣布收回。

如果你要说,当年的革命者们,为了能更快地融入世界,所以在文化上亦十分激进,那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的书圣王羲之他老人家,在《十七帖》里,是如何纯熟地使用“简体字”——当然,那时可没这个称呼的——

司马的马字,东字,与如何写法没差别吧?

为字与见字,有区别吗?

当然咯,不得不承认,如今使用的简体,在简化时,将王后、後面都简体成“后”等等,确实有些让人费解;但若说用简体字里,显示不出文化,则又是自己少文化的体现了。

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

扣扣公众号 历史与现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