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位传承之成祖朱棣

对于普通人来说,史书中记载的文字是枯燥乏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往昔的很多事情具体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只能从文字中扣出那么一些语句,拼凑成一些片段,立起一个扁平的形象,加工成一个一个故事。

明朝皇位传承之成祖朱棣_http://www.zhaochafa.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因此文人总是喜欢靠自己的想象,用小说的方式,扩展矛盾,制造巧合,让历史显得更加赋有神秘,精彩,更加引人入胜。

影视化的呈现,在我们日常了解历史人物形象方面,是有很大的突破性助益。尽管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历史事实绝对并非如此,但是,我们更加容易,愿意接受,这样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精神世界的历史人物。所以,我很喜欢在影视中为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去匹配角色,因为通过他们的演绎,我们看到角色与历史人物身上很多契合的地方。

影视剧《大明风华》 王学圻饰演朱棣

之前看过很多关于明成祖朱棣的影视形象,但是真正说演活了的,绝对要数王学圻饰演的朱棣,我们本篇文章就以《大明风华》影视形象为依托,以史料记载为线索,了解永乐大帝的生平与形象。

一个孝顺又敬畏父亲的儿子

朱棣出生于元末乱世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正值朱元璋于陈友谅战役的关键时刻,至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为止,国家形势才趋于稳定,所以说,朱棣的童年(0~8岁)是在战乱中成长的,父亲朱元璋的陪伴,也是少之又少,在朱棣心里,父亲是个大英雄,所以朱棣心里对父亲,绝对是一种敬畏心。这也影响了朱棣的成长轨迹,行为模仿父亲。因此,朱棣身上提现的勇武,果敢,杀伐与父亲朱元璋有很多相似之处。朱元璋对于七子的教育,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因此,在朱棣的心里,是渴望帝位的,只有到那个位置上去,才能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

“爹,我回来了”王学圻饰演的朱棣一句话,朱棣的形象就立住了

朱棣敬重自己的父亲,也畏惧自己的父亲。在《大明风华》中,我们既看到了朱棣的杀伐铁腕,也呈现出他内心中的柔软与惧怕,剧中朱棣对朱瞻基说“从今天起,爷爷是万古不易的贼了,我好悔”。对姚广孝说,做梦梦到他爹朱元璋,“心里怕得要死啊,难道我一生的功绩,洗不清我的罪名?”这样的朱棣形象才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

从燕王到帝王

朱棣渴望那个象征着权利的位置,但他是朱元璋第四子,前面还有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仿佛不管怎样,都与那个位置有一道鸿沟,难于逾越。我想,朱棣也曾一段认命,甘心做一个出色的将领,做一个为国镇守一方的王爷。也正是因为看中朱棣的勇武,朱元璋分封朱棣为燕王,为大明镇守元朝反扑,叛乱频发的北境,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其间,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 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军事威望大震。

仿佛一切都是巧合,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相继亡故,这绝对是朱棣距离那个至尊的位置最近的一次,朱棣可能也曾期盼,父亲会一纸诏书,诏自己回家团聚,回去继承那个位置。可是事与愿违,也可能更多是北境安危只有朱棣能担任的家国考量,也可能是出于个人喜爱,朱元璋让太子朱标子朱允炆接任皇太孙。

公元1399年,朱允炆即位。近在眼前的皇位,又失之交臂,此时的朱棣心里有怨恨,有委屈,有失望,也有不甘。同样,此时的朱允炆对于这样的局面,更是惧怕,手握兵权的地方藩镇,必然会成为中央统治的最大威胁。汉朝分封如是,曾经分封是为了更快的统一,更好的统治,但是权利的分散就代表着皇权的动荡。所以朱允炆的执政生涯里,必然会有一项举措,削藩!这就成了叔侄矛盾的爆发点。

削藩事项在齐泰、 黄子澄等密议主持下展开。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 朱棣作为藩镇诸王中实力最大的,最终会与朱允炆正面冲突。

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 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最终,朱棣还是决定造反了,可能是由于姚广孝,可能是由于诸王的下场惨淡,亦或是内心埋藏的那份渴望又重新被燃起。

谁也没有想到,这仗,一打就是三年多,无论对于哪一方来说,都是生死一线,没有退路。打仗也是最耗财力的,朱棣虽然屡屡取胜,但是毕竟是一藩抗衡全国,对于朱允炆而言,国家财政也是到了紧迫的境地,四处号召勤王之师。在这样的境遇下,朱棣决定不在战于河北,山东,而是奇袭南京,一战而定。

朱棣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 都督 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谷王 朱橞与李景隆开 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朱棣终于成功了,靠近了那个宝座,所以,在影视中,那句“爹,我回来了”,让朱棣的形象仿佛活了过来。

永乐盛世:一个人完成三代事

朱棣虽然赢了,但是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无论如何,千秋万代也摆脱不了篡夺侄子皇位的“贼”名,所以,抱负理想也好,内疚补偿也罢,朱棣的政治生涯,这些事必然会时刻警醒着自己不停去作为,立功绩,开创太平盛世。

朱棣接手的大明刚刚经历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靖难之役中,又有大量的官员被牵连杀害。国家一片凋零,财政困乏,百废待兴。朱棣对内,改革吏治,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勤为政事。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全国税粮31133993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开创永乐盛世,使明朝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

军事上,北征蒙古,南征安南,将大明版图扩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峰。为了彻底解决北境问题,也出于对燕地的眷恋,朱棣迁都北京,中央直面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对北境问题的托付上,朱元璋没有看错朱棣,朱棣也没让父亲失望,回到朱棣十七岁那年,加封燕王,朱棣也许就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意图,自己要将一生贡献于为国家安定北方。朱棣五征蒙古,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

朱棣知道,自己这一生,完成了很多壮举,功绩,但是也实实在在犯了错,有些人要高呼万岁,有些人则恨入骨肠。都无所谓了,无愧于自己,其他的,就都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

感谢老戏骨王学圻的精彩演绎

(文章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