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为什么被煮成了肉汤

信息发布 (3) 2小时前

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司马食其,古人为何偏爱“食其”?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系列之二)

郦食其为什么被煮成了肉汤_http://www.zhaochafa.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今天接着看郦食其在结束生命前的最后疯狂。也整个小标题——

指点迷津,主动请缨

在郦食其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田广离楚归汉之前,这一章主要讲述郦食其之所以作出如此决定的时局背景。

那是在公元前204年的秋天,郦食其进入刘邦阵营已经过去3年时光,此时刘邦和项羽二人已由肩并肩的战友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敌人。刘邦虽然占据了西部区域的大部分土地,但整体上还是属于西楚霸王的天下。

项羽面对韩信已破赵国,正准备攻打齐国,而彭越又在梁地不停造反的局面,决定一方面把其主要兵力放到荥阳、成皋地区,目的是继续围困刘邦;另一方面准备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营救即将失去控制的齐地。而此时刘邦也打得疲惫不堪,想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以屯兵巩、洛之地,形成与项羽对抗的态势,大不了平分天下。

此时,刘邦想平分天下,但他手下的文武大臣却不是这么想的。郦食其就此双方焦灼状态下,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向刘邦发表了一通长篇高论。

郦食其知道,要想说服一个人同意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那不是光凭一腔热血就能够实现的,还要让对方感到你有理、有据、有节才行,同时也要让对方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这也许是纵横家的看家本领。

刘邦手下就有两个如此厉害的高人,一个叫陆贾,另一个就是郦食其。当年陆贾以出使南越,搞定尉他,不费一枪一弹把南越纳入大汉帝国版图,他给后人留下了“马背上可以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的千古名训。郦食其虽然没有像陆贾那样留下什么名言,但他的水平和陆贾相比,不相上下。如果说,郦食其的高阳出山之作叫作开门红的话,那么下面的这番理论则可视为奠定汉军战胜楚军的战略部署,它的意义就像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采取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的总方针一样重要。

刘邦是大字不识一斗的地痞流氓出身,给他讲大道理很难,咋办?郦食其就有办法。他先给刘邦带上个紧箍咒式的高帽,站在有大志之人一定要想着统一天下的高度, 以便激活刘邦一度低落的情绪。他说:“我听说凡是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都可以成就统一大业;而不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不可能成就统一大业。”

言外之意就是你刘邦一定是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你的使命就是要完成统一大业。刘邦只要戴上了这顶高帽,那下面他就得被郦食其牵着鼻子走。郦食其顺着这个思路,继而谈到要想成就统一大业,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什么的问题。他说;“作为要成就统一大业的王者,他一定要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是以粮食为天。”

郦食其步步为营,在确定民以食为天是统一大业的基础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解决民以食为天的底层逻辑问题。郦食其指出:“敖仓这个地方,天下往此地输送粮食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知道此处贮藏的粮食非常多。而楚人拿下荥阳后,却不去派重兵坚守,而是向东返回,只是派遣一些罪犯去看守,这等于形同虚设,是上天特意要把这些粮食资助给我们汉军。当前楚军是最容易击败的时候,而我们却恰恰要退守,这难道不是把快要到手的鸭子故意放走吗?反正我私下认为这样做就是犯了不该犯的低级错误。”

说到这,我要替司马迁给刘邦加一个肢体动作,他听到这些句句都打到他心坎的话后,不可能无动于衷,按正常的生理反应,他最起码应该不停的点头,双眼注视着郦食其,以示赞许甚至感激。

郦食其接着说:“更何况两个对手不能长时间并立,楚汉一直这么相持下去,百姓就一天不得安宁,全国的动荡局势就越发加剧。农夫不能安心耕地,妇女难以放心织机,大家都在徘徊观望,因为没有人知道楚汉到底哪一方能够最终取得天下,他们自然不知道要偏向哪一方。所以我们要抓紧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蜚狐关口,把守住白马津渡,以便让诸侯们都能看到我们绝对突出的优势,到时候天下的百姓自然都会主动向我们靠拢了。”

好了,解决了关键问题之后,他继续替刘邦分析目前战争处于如此的焦灼状态下,哪一块将成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他继续说:“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打下来,而田广占据着幅员千里的齐国,田间带领着二十万大军,屯兵于历城,各支田氏宗族都力量强大,他们背靠大海,凭借黄河、济水的阻隔,南面接近楚国,齐国人又多诈变无常,您即使是派遣数十万军队,也不可能在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里把它打下来。”

那么推论的最终结果是,郦食其自己给自己下了个套,找了个天大的难题,他说:“我请求奉您的诏命去游说齐王,让他彻底离楚归汉。”

这种急主人之所急,主动请缨,迎难而上甚至破釜沉舟的担当,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这种气派、胆量、决心和自信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这几乎是在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作赌注。

刘邦当时的谋士有很多,但其他人都没有敢提出如此建议,也没有人敢这么肝脑涂地、不计后果的干事情,甚至还有人冠冕堂皇的反对他这么干,比如韩信、袁生等,针锋相对的建议让刘邦退守成皋以东,以屯兵巩、洛以对抗项羽。或许这也是一种策略,但历史毕竟没有这样选择,我在这里也不做任何评价。

到了刘邦抉择的时候了。这是关乎到汉人兴衰存亡、大是大非的根本问题,也是决定下一步整个战略规划的问题。刘邦就是刘邦,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支持了郦食其的观点。

司马迁只让刘邦说了五个字:“好,就这样吧!”这明显暗示了刘邦对郦食其的观点虽然赞同,但他对郦食其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说服齐王田广之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也知道一旦谈判失败是个什么结果。两害相加取其轻,既然郦食其主动提出来,那就权且让他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于是历史就给了郦食其生命中最后的亮光,同时由于刘邦的双保险政策,也让自己最忠诚最亲密的战友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下期更精彩,敬请关注)

2022.7.18,瑞青初稿于郑州

李瑞青,笔名瑞青,字子方,号自怡堂主。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定居郑州。青年作家,文史学者。著有《雾太阳》《猎城》《别动我的心》等长篇小说;《十年江湖》《南二胡同》等中短小说;《故乡的小路》《长江吟》等诗词集。累计在大型文学刊物和网络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300余篇(部),计四百余万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