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简述

其实我从小知道的名字都是叫“酆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名字改成了“丰都”,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过……,又觉得少了些什么,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丰都简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丰都简述

其实我从小知道的名字都是叫“酆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名字改成了“丰都”,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过……,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也许大家觉得这两个字只是繁体和简体的区别,但实际上,酆字在古代除了姓氏之外,也代表着神话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才会被民众传为鬼城,有了酆都这个名字。

后来才知道,酆都改为丰都,和周总理有密切的联系,有一次,总理来到长江流域进行水利考察,船过酆都时,记录人员花好大的劲都没有能将这个字完好的写下来。由于我们国家解放后普及文化教育,让大多数的人都读书识字。总理感觉这个地名不符合简化汉字的趋势,就对地方领导说了,把酆字改成丰收的丰,这样不仅方便读写,更是有了更加美好的寓意,丰都丰都,丰收之都嘛!当地领导很快召开了县里的人大会议。在做出了决定之后递交国务院获得了批准,酆都改掉了这个持续多年的名字,从此之后成为了丰都。

近来来,社会上有了提倡学习繁体字的思潮。流沙河先生曾说“每一个简体字都无法证明其存在的理由。” 使用简化字,已经很难明白古人的真实意思,简化字使传统文化发生断裂。台湾前行政院长刘兆玄提出正体字,也就是繁体字申遗的主张,认为正体字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陆简体字使汉字的象形、会意等汉字之美的特质与意蕴消失殆尽,话稍嫌过激,难道今天能完全否定当初国家和政府扫除文盲、让大多数人都识字的美好初衷吗?台湾的行政院长怎么能理解祖国大陆在解放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呢?不过,一些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注重回归传统的人,都喜欢繁体字。

繁体字,写起来,确实要好看些,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

就酆和丰这两个字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适当的回归繁体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酆字不但是繁体字,还是冷僻字,说它是姓氏,还真找不出几个姓酆的人来。

第一次看到姓这个字的人,是在家里的《黄埔军校同学会纪念册》中,看到国民党有个叫酆梯的将军,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可惜在抗战时国家因为实行焦土抗战,在长沙的文夕大火惨案中,成了替罪羊,被枪毙了。以前看到,心里很替他遗憾的,一个将军,才华不才华的,咱也不知道,就这样被枪毙,很可惜!而实际上,酆梯是国民党军中政工制度的创始人之一,在三十年代还发起成立复兴社,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在"四一二"政变中,酆悌的部队也在上海。他虽说忠于蒋介石和国民党,但也很不理解蒋介石何以如此凶残地清共反共。就在这时,周恩来不幸被抓住,关押在闸北宝兴里一座天主教堂,当时作为临时团部。酆梯内心里很钦佩周恩来,认为周恩来才华出众,是中国的一流人才。不忍心看到周恩来被杀害。考虑再三,酆悌决定去宝兴里天主教堂,劝说周恩来发表一个“脱离中共”的声明,可以保全性命。当他匆匆赶到了戒备森严的教堂时,团长鲍靖中等见他到来,神色紧张。鲍靖中等人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十分敬重周恩来。他们已商定以押解周恩来去师部的名义,在中途将其释放。鲍靖中以为他们的计划已被酆悌觉察,十分惊恐。见此情形,酆悌心中也明白了。他决定装做什么也不知道,问了问团里分片"清共"的情况后,就离开了。在他走后不久,周恩来被鲍靖中秘密释放,脱离了险境。就这样,酆梯纵容部下秘密放走了已经被抓住的周恩来。此外,他还曾包庇过"刺杀汪精卫案"的策划者、中共地下党员华克之。还暗中派人企图刺杀蒋介石的心腹张群……全面爆发前夕,酆悌纵容部下放走周恩来的事情,竟被好友背叛,密告了戴笠。戴笠又向蒋介石禀报。蒋介石深受震动,对酆悌的忠诚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认为他有才有器识,但不可再重用。鉴于酆悌知道国民党高层机密太多,蒋介石决定先稳住他,再择机杀掉,以除隐患……这就是蒋介石为何要在抗战初期的长沙文夕大火事件后,诛杀"嫡传门生"酆悌的主要原因。

现代,倒是有一个叫丰子恺的画家。不过,不是繁体的酆字。多年以前,偶尔看到到电视有个叫丰云的女棋手解说围棋。其它的,什么丰臣秀吉啊,二战日本后期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啊,和姓氏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哈。

酆字虽然本身就具有阴曹地府的意思,但丰都作为鬼城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传说在东汉时,有两位方士,方士是秦汉时期的叫法,也就是后来的道士。一位方士叫阴长生,是汉和帝皇后的曾祖父;另一位方士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先后来到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羽化升仙。后世道家就把这里列为道家的“洞天福地”之一。到了唐朝,他们两个被人以讹传讹,,将“阴”、“王”两个姓氏联缀为“阴王”。阴王阴王,阴间之王,于是名山就逐步被认为是阴间之王所居之地,最后又演变成“阴曹地府”。

名山“鬼城”有一幅对联:“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说是诗仙李白游名山后所写,大肆向外宣传,还鎏金镌刻于名山山门牌坊两侧。然而在1993年,全国政协常委梁从诫先生造访名山时,发现这是李白的原诗篡改而来的,原诗为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

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

悬河与微言,谈论安可穷。

能令二千石,抚背惊神聪。

挥毫赠新诗,高价掩山东。

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风。

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

丹田了玉阙,白日思云空。

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

三灾荡璇玑,蛟龙翼微躬。

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

黄金满高堂,答荷难克充。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

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

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

“罗酆”是道教虚构的冥界所在,并不是真正有这么一个地方。北罗酆即罗酆山。道家谓山上有六天鬼神主断人间的生死祸福。山在北方,故称"北罗酆"。但丰都有人却将此诗下句改为“沉魂北酆都”,企图借唐代大诗人之口来证明酆都鬼城由来已久。其实李白从未到过丰都,也从没有专为丰都写过什么诗,唐代时,丰都的丰写作“丰”,也还没有加耳朵旁,明朝才改为酆都。

我觉得,要是改成“下笑世上士,沉魂西丰都”,梁从诫先生就不会认为是篡改了。行文之间借用一定的古诗文,古来有之,用不着上纲上线,不过,修改或者说借用李白诗句的人,肯定是周总理建议改酆为丰之前的人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