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婚姻危机该怎么办

信息发布 (2) 2小时前

今年3月份,美国康涅狄格州法院接到了一宗起诉离婚案件,当事人是一对老夫妻:丈夫道森今年84岁,妻子多萝西也已经80岁了。他们离婚的原因相当奇葩:在共同抚养6个子女、13个孙辈的62年间,道森从来没有和妻子说过一句话。

五种婚姻危机该怎么办_http://www.zhaochafa.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刚结婚的头两年,多萝西以为丈夫是聋哑人,就专门去学习了手语,但还是无法和丈夫沟通。直到最近看到丈夫在酒吧K歌的视频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这么多年。

道森的律师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多萝西总是喋喋不休,道森保持沉默是为了这个家着想,否则的话,早在60年前他俩就离婚了。

图片来自网络

62年的婚姻中,没有任何语言上的交流,似乎回避了一切可能的争吵,但实际上这是争吵类型之一:有话不说型。道森用被动攻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而在平静如水的外表下,亲密关系的内部早已是千疮百孔。

道森和多萝西的案例固然是一种极端情形,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争吵和冲突都再所难免。面对这一现实,沟通学和婚姻爱情专家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尽量避免冲突,用更加平和的方式解决意见分歧。

美国著名咨询师朱迪斯·莱特和鲍勃·莱特合著的《如何正确吵架》一书,则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有效的争吵,不仅不会破坏亲密关系,还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书封

朱迪斯和鲍勃(以下简称“莱特夫妇”)是一对结婚几十年的夫妻,他们的婚姻中不乏吵得面红耳赤、跺脚怒吼的时刻,但他们成功找到了有效争吵的秘笈,后来还开办莱特研究大学,在“实现人类潜能”项目中,帮助无数对夫妇发掘争吵背后潜藏的深层次心理渴望,将每一次争吵变成改善亲密关系、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想要轻松get争吵的正确姿势,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认识“争吵”、读懂“争吵”和有效“争吵”,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伴侣沟通氛围,“吵”出婚姻幸福感。


一、认识“争吵”:15种争吵类型

亲密关系的主体是“你”和“我”,由于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念、对关系的诉求等方面的差异,常常引发各种形态的争吵。以下几个场景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

昨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但你竟然忘了,你是不是没有那么爱我了?

我一个人要上班、做家务、照顾孩子,忙得要死,你怎么就不能主动做点家务呢?

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这样做不行,你怎么还这么固执?

你就知道看球,喊了你好几遍都没听到,球赛比我还重要吗?

……

导致争吵的表面事件数不胜数,如果逐一处理会十分棘手。莱特夫妇通过对大量案例的梳理,将常见吵架类型归纳为以下15种

15种吵架类型

具体到独立的争吵事件中,有可能划归到几个不同的类型,上述提到的四种情形就分别属于: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变了、家务琐事、我早告诉过你、你爱……胜过爱我。

对争吵进行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定位自己的处境。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找出应对方案,进而学会有效争吵。

二、读懂“争吵”:内心隐藏的渴望

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在吵架时,会用最严苛、尖锐的词语彼此伤害呢?

这是很多伴侣有关争吵的一个迷思。

莱特夫妇给出的解释是:这时的你被一种强大的动机驱动着,你想要建立联系,想要在其中满足自己的渴望。

这里的渴望,是我们内心深处未被真正看见的心理诉求。如果只是停留在解决表层的需要,我们就会陷入“谬望”的怪圈,即寻找一些让我们暂时感到快乐的东西,像是一束玫瑰花、一顿大餐或者干净整洁的房间。

找到“想要”的东西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明晰:为什么这些东西对你如此重要,这时我们就要回到“渴望”层面上来。

在《如何正确吵架》中,作者莱特夫妇列举了常见的渴望类型:安全感、爱和关心、与人产生联系并互相尊重、能够真实表达自己、获得自我价值感、归属感和被接纳等。当我们从“渴望”的角度重新审视争吵时,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朱迪斯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鲍勃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多次对应该按照怎样的方式收拾厨房、用多大的火做饭等事情发表意见,但朱迪斯认为丈夫管得太多太细,两人也因此吵过几次架。

表面上看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通过使用“我想要……,这样就能……”的句式,我们会发现朱迪斯真正想要的是对方能更加尊重自己的独立意志。

我希望他能在我做饭的时候不要再指手画脚,

……这样我就可以不受干扰地做饭了。

……这样他就能没那么讨厌了。

……这样我就能把做饭当成一件开心的事情了。

……这样我就能感觉平静和开心。

……这样我就能感受到他是尊重我的。

花一些时间,找出并试着满足自己和对方的深层“渴望”,将使我们超越表象,更深刻地了解彼此,关系的质量也会获得提升。

三、有效“争吵”:打破限制思维,重建信念矩阵

在了解争吵类型、找到争吵背后的“渴望”内容之后,我们将从信念矩阵的角度解读争吵中的无意识因素,一窥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冰山。

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常常与童年的经历有关,它们似乎早已被我们遗忘,形成内隐记忆。当某一个具体事件发生时,与之有关的内隐记忆被瞬间触发,我们会感受到强烈的恐惧和痛苦。

内隐记忆是过去形成的,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当下的想法和感受,联系二者的通道被称作“限制观念”。它指的是一种将过去和现在错误地联系在一起的机制,《如何正确吵架》中也列出了一些常见的限制观念,如下图所示。

旧的信念矩阵,就是由种种错误的限制观念所造成的。要想改善亲密关系的状态,从争吵中收获幸福和成长,也意味着打破旧规则,重建新的信念矩阵,并且在行动中不断调适和完善,具体来说:

第一步,发现和接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卸下防备心,展露真实的自己。

伴侣作为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常常能敏锐地捕捉到我们身上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挑剔、爱控制、软弱等),而在争吵中它们也会被作为攻击点。为了保护虚假自我,我们开始启动否认机制,争吵愈演愈烈。

除了否认,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承认自己身上没有那么完美的地方,勇敢地揭露自己的问题,把未解的心结和对方进行分享。

只有直面自己的脆弱,才有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第二步,解放自我,改变一成不变的模式,给关系注入新鲜感。

莱特夫妇认为: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对争吵的发生至多负50%的责任,而对自己的幸福感则要负100%的责任。

如果你习惯于问题“攒”到一定程度再爆发,就不妨试一下有意“挑起”争吵,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就和对方进行沟通。争吵时机的改变,也会给关系带来积极影响。

要想获得更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个体也要不断学习、成长和改变,通过经常的“激发灵感型”约会,分享彼此的新收获、新想法,让彼此在关系中感受到积极的能量。

第三步,收获完美亲密关系,同样需要深度刻意练习。

这几年很流行的“一万小时理论”,讲的是只要有1万小时的练习,就能在某个领域达到不错的成就。

这一理论如果应用到亲密关系领域,还应该有附加条件:在新的信念矩阵之下,并且进行深度刻意练习。如果只是在旧的信念矩阵中重复,即使超过了1万小时,也无法取得好的收效。

《如何正确吵架》中制作“为幸福争吵”的模板,就可以当作刻意练习的框架使用。当发生争吵时,从导火索、感受、渴望和分享四个步骤进行剖析,识别触发争吵的根源。通过一次次的练习,更加明晰自己的心理诉求,实现自我和关系的双重成长。


纪伯伦在诗歌《婚姻》中写道:一起欢笑,载歌载舞,但容许对方的独处,就像琵琶的弦,虽然在同一首音乐中颤动,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独立。

这是完美亲密关系的状态:双方既相互信任和依赖,但又有彼此独立的人格。

从不完美走向完美的路程,需要有效“争吵”的助力。这样的争吵,是一场发掘问题、探索内心“渴望”的非凡之旅,是自我成长和关系改善的良性互动。

《如何正确吵架》,不是教你如何“吵赢”,而是传递有效争吵的正确姿势,“吵”出婚姻幸福感,收获更好的自己。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