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的未来发展

4月6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深圳市宝安区位居百强区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市南山区。而在去年,宝安排在第八位。

深圳宝安的未来发展_http://www.zhaochafa.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从加工制造业集中地成长为智造强区,从世界工厂蝶变为产业创新高地,从第八到第二,宝安的科技创新产业凭何起飞?

01

连续五年居全国区县第一、全省第二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

宝安能在906个地级市市辖区中排名第二,离不开在这些指标上的亮眼表现。

在创新生态方面,宝安2021年GDP达到4421.83亿元,增长11.3%,自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度增量突破575亿元,增量超出过去3年的总和;

宝安的研发投入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去年R&D经费为185.5亿元,R&D投入强度达到4.82%,远高于广东省3.15%和全国2.4%的平均水平。

在创新成果上,宝安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67014件,授权量58345件,申请量、授权量均为全市第一。近三年来,宝安企业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大奖47项,其中国家级大奖3个、省级22个。

“创新主体”则是宝安最大的加分项。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数量全市第一。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广东各区最多。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700多家,连续五年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每平方公里土地高新技术企业达17家,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大湾区平均密度的15倍。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08.83亿元,同比增长18.1%。

02

5万家中小企业构成创新的“满天星辰”

6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背后,是宝安拥有5万多家制造企业。

这些企业就像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为宝安的产业发展持续进阶提供了永远不竭的动力。

为了帮助企业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宝安构建了一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百强企业”的科技企业梯队,特别是围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立了市、区、街道、园区、企业的五级互动衔接培育机制。

为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宝安区还创造性实施了“国高规上化”“规上国高化”的战略,全区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3374家,成为宝安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宝安本土企业易瑞生物就是一个例子。企业成立于2007年,多年来深耕食药安全、临床诊断、公共安全等领域,受到宝安的政策扶持。

2021年企业迎来爆发,2月登陆科创板,几个月后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其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更是在今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已批准的19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之一。

宝安还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让一批优质企业扎根宝安,并发展壮大。

据了解,历届大赛中的342个获奖优质项目扎根宝安,获奖项目落地率达78%。

影石创新科技的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域,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一,目前正在走科创板上市程序;韶音科技已成长为全球骨传导耳机的开拓者。

目前,宝安的“企业资源池”仍在不断扩大。在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1)中,宝安位列第三,仅次于天河区和福田区。去年宝安新增商事主体10.5万家、增量、总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增上市公司14家、增量全市第一。

03

打造创新载体链,提供创新研发空间800多万平方米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高质量的创新空间。

在赛迪创新百强区的评选中,企业孵化器数量、国家级创新基础设施数量正是重要参考指标。

目前,宝安形成了“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 科技专业园 创新集聚区 国家高新区”的全链条创新载体体系。

瞄准国家高新区扩区战略,宝安推动尖岗山—石岩南、西乡铁仔山、新桥东科技城等3大片区,共23.52平方公里纳入国家高新区建设。

宝安高新区产业和创新基础较好,以占全区5.9%的面积贡献了全区17.6%的工业总产值,每平方公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达到63家,高新区内的国高企业数占全市高新区国高企业数近三分之一。

宝安还打造了一批以“科技桃花源”为标识的科技创新园,推动产业空间由粗放供给向精致供给转变,提升创新效率。

当前,全区建成“科技桃花源”88个,提供创新研发空间800多万平方米,入驻科技企业80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7个,数量全市第一,市级科技孵化器31个;建成各类众创空间29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7个,市级众创空间27个。

在扩展创新空间的同时,宝安还注重空间的提质增效,建立了以“经济亩产”与“科技亩产”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园综合考评体系,实现产业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土地产出效益的双提升。

04

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逆向创新

在这些指标中,宝安的R&D投入强度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十分值得关注。

宝安的R&D投入强度达到4.82%,远高于广东省3.15%和全国2.4%的平均水平。

专利申请量达到67014件,授权量58345件,申请量、授权量均为全市第一。

宝安没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无法像其他城区将大量资源放在科研院所做研发。面对这个短板,宝安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让企业进行逆向创新。

第一,抓好企业研发机构覆盖。

宝安的科技创新、税务、统计、辖区街道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组织企业进行政策宣讲、专题指导培训,确保企业在研发机构建设的过程中熟知政策。

这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3%。

第二,加快发展“企业实验室经济”,重点推动企业以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共建的模式,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再造企业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动能。

目前宝安的创新平台总数达到48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39个,市级74个;还有9个院士工作站、1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比如,作为国家级平台的航盛电子企业技术中心,具有汽车电子领域中电机控制、电池控制和整车控制的“三合一”独创优势,承担着东风集团的整车测试功能。

第三,大力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

镭神智能公司与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厘米级型谱化移动测量装备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程应用”项目,实现了我国高端厘米级移动测量装备从引进到输出的重大转变,镭神智能公司也于2021年9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05

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前海战略”落地,宝安首次成为国家级战略的主战场。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机遇和多重政策加持下,宝安的科技创新还会有哪些可能?

根据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部署,宝安将“以创新驱动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系列“十大工程”,建设一街道一高端创新载体;实施“十大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培育工程”,推动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落地;实施“十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围绕区“13 2”重点产业集群,每年组织实施10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十大创新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优化人才政策体系,靶向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和团队。

去年10月发布的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总抓手,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

围绕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的“422133”工作主框架,宝安区科技创新局也制定了科技创新“1 3 5 10 10”的工作路线图,力争2022年新增规模以上的国高企业200家以上,推动国高企业迈进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研发投入保持10%以上增长,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总量达310家或以上。

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训学院特约研究员、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杨海波博士认为,宝安有完整的产业链,有了技术和创意几天就能落地成产品,是大湾区的成果转化中心;

大量电子信息产品的加速器、减震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都生产于宝安,是大湾区的中场产业集群中心;

大批企业从宝安起步,成熟壮大之后通过产业转移和外溢,带动湾区和国内更多城市产业层级提升和裂变,是大湾区的产业能级辐射中心。

在杨海波看来:“随着湾区融合的加速,宝安科技创新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将进一步凸显。”

【记者】苏国锐 崔洁

【摄影】何俊

【作者】 苏国锐;何俊;崔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