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价值有哪些

信息发布 (2) 17小时前

史料价值有哪些_http://www.zhaochafa.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文字 | 「蜀水巴人」

《宛署杂记》,非得有一点儿耐性才成。因为这一本书,所记五花八门,有皇上圣旨口谕,有官府档案公函,有地亩铺舍契税详情,有征丁摊派乡试会试殿试记录,有风俗民情地理遗文轶事资料……虽然很杂,但是,如果想要了解明代万历时期老北京的历史沿革,想要了解明代中后期经济社会发展,《宛署杂记》则是一部必须仔细阅读的史志书。

(明代风俗:凿枘工巧)

《宛署杂记》·成书

和一般史志书籍不同,《宛署杂记》的作者沈榜,掌握的是宛平县的第一手资料。万历十八年,湖广临湘人(今湖南长沙)沈榜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前后任职有三年时间。三年之间,沈榜根据县署档案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行政事务,留心琐碎,勤于记录,“随所得先后收之,不为序次,以成其杂 ”。

宛平县自辽代开县,到撤县其辖区分别并入北京市的一些区县,前后长达九百四十年。近千年的时间里,有多少人曾经担任过宛平县知县?假如按照沈榜的任期来估算,宛平立县至裁撤,至少有三百多人担任过宛平知县,可是,留下《宛署杂记》之类记载的,唯有沈榜一人!有心与无心,实在是天壤之别。

根据《宛署杂记》的记录,皇帝的“宣谕”几乎每月都如期而至。以嘉靖二十三年为例,

“二月,说与百姓们,此时天气热,务农些。”……

“七月,说与百姓们,天禾收了,要撙用度。”……

“十月,说与百姓们,天气寒了,父母老,好好奉养。”

一整套絮絮叨叨,全部是通俗口语,既像“月份牌”,又像流水账。全年下来,只有正月和腊月不在“宣谕”之列,大约前者百姓们要过年,后者百姓们在猫冬。细究起来,这样的“宣谕”如何传达到“百姓们”耳中?知县断乎不会亲力亲为,跑腿儿的可能只能是狐假虎威的县吏们了。

《明史.职官志》规定

“天子耕籍,尚书进耒耜”。劝课农桑,是农耕社会的传统,更是明代天子开春之际在地坛要举行的重要仪式,《宛署杂记》对此作了详细的记载。

劝课农桑 ①

“圣驾躬耕籍田”之前一个月,顺天府所辖的宛平、大兴两县,就预备牛犁、谷种,预先选定“良民二百余人”,反复演练。到了皇上“劝农”这天,地坛搭盖耕棚,长宽各五十余步,细箩筛土,覆在棚内耕土之上。皇家教坊司优人扮演风云雷雨土地诸神,小优伶扮演村民男女若干,手摇拨浪鼓唱太平歌 。

劝课农桑 ②

事先选好的“二百良民”挑担拿扫帚,分列所耕之田左右。一切妥当,皇上“下田”,“左手执鞭,右手执金龙犁”,前边二名“导驾官”牵牛,金龙犁左右各有一个老把式扶犁,犁后又跟两个老农执“粪箕净桶”……如此这般,“凡往回者三”—走上三遭儿,劝农表演大功告成。

作为一县之知县,沈榜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不仅不厌其烦地记录了皇上“劝农”的前后仪式,而且还记录了参与表演者所得到的赏赐:

凡三品以上官员,赐宴斋堂;

给皇上保驾的老把式和“良民”,各“赐馒头 二个,肉二斤”;

专门帮着皇上扶犁的老人,再赐布二匹。

提心吊胆“帮着”皇帝“耕”了一回田,终于混了二个馒头,不禁感慨皇家的小气。

《宛署杂记》·内容

让人颇为抱不平的是,对于“帮犁”的小民,官家官府悭吝异常;而对于参与组织乡试会试殿试的官员们,各级官府官员唯恐供奉不足。在沈榜所记流水账里,万历十九年宛平、大兴两县承办的乡试,银子花的淌水一般。

考官加上皂隶诸色人等,宴席十几桌,其中一桌上等席面即费银接近五两。会试宴席,均是全套的象牙银碗筷。林林总总所列的物品中,居然还有专用的象棋、围棋,显然这是为了考务官员们消遣所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扶犁”老农所得的两个馒头相较,读到此处,真正有一点儿气煞人也。

《宛署杂记》·内容

从全书记录的细碎程度来看,《宛署杂记》卷十二.契税、卷十三.铺行、卷十四.经费上、卷十五.经费下,简直就像账房先生的账单一样,事无巨细,诸项开列,生怕有所遗漏。譬如“羊一只,重三十斤,五钱四分”,“豕一口,重八十斤,一两六钱”,诸如此类,比比皆是。透过这些琐碎的流水账,分明可以清晰地读出明代的物价及商贸物流情况。对于研究明史,研究明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沈榜的“流水账”无疑极具史料价值。

作为宛平县知县,沈榜虽然是湖南人,但他对于治下北地的民风民情,照单全收,一一写入书中。

· 宛平人正月“戴闹嚷嚷”;

· 二月“熏百虫”;

· 四月游香山;

· 五月“女儿节”;

· 七月“浮巧针”;

· 九月“蒸花糕”;

· 十二月“腊八粥”……

从一至十二,无一遗漏。

《宛署杂记》·影响

《宛署杂记》的这款“风俗单”,成为此后明清一些书籍的母本。成书于崇祯年间的《帝京景物略》,卷二的“春场”一节,几乎就是《宛署杂记》卷十七.民风的复制和展开。有意思的是,《帝京景物略》的两位作者之一的于奕正,正是土生土长的宛平人。假如细读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晚清的《燕京岁时记》,都可以从中窥见《宛署杂记》的影子。

《宛署杂记》记录了明代的一种军粮,有些意思。这种军粮名为“棋炒”,具体做法是户部将太仓银“散给各烧饼铺户”,铺户们用白面和以香油芝麻摊成薄饼,再切作棋子大小的 饼疙瘩,炒熟,由“工部车送至行军处所支用”。这种军粮便于携带储存,名以“棋炒”,取其形而已。

(山西垣曲特产:炒棋子)

书中另外又记宛平城“八绝”之一,“郭从敬号踢球绝”—斯人“自弄一球,能使球沿身前后上下终日飞动不堕,时以踢球自娱”。不知这个郭从敬所踢之球和宋代的高俅一样不一样,但即便是蹴鞠,能够“终日不堕”,工夫也是十分了得。

内容编辑 荆鑫海报 小龙责编 周建新

发表回复